2022-11-07
锂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有哪些:
1、成膜添加剂
优异的SEI膜具有有机溶剂不耐受性,允许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在溶剂分子无法通过的情况下自由进出电极,从而防止了溶剂分子的共插入对电极的破坏,并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和可逆容量。主要分为无机成膜助剂 (SO2、CO2、CO、卤化锂等小分子) 和有机成膜助剂 (氟、氯、有气味的碳酸盐等),借助卤素原子的吸电子效应,提高中心原子的发电能力,使添加剂在较高电位条件下减少并有效钝化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在锂离子电池的非水电解质中添加微量苯甲醚或其卤代衍生物可以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并减少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2、导电添加剂
对添加剂提高电解质电导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导电锂盐的溶解和电离以及防止溶剂共插入对电极的破坏。
按其作用类型可分为阳离子相互作用类型 、阴离子相互作用类型 和电解质离子相互作用类型 。
3、阻燃添加剂
作为商业应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仍然是制约其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锂离子电池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例如充电电压高,电解质大多是有机可燃物。如果使用不当,电池将很危险甚至爆炸。因此,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方法。给电池加一些高沸点、高闪点和不易燃的溶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4、过充保护添加剂
已经对使用氧化还原对的内部保护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电解液中加入合适的氧化还原对。该氧化还原对在正常充电期间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并且当电池充满电或略高于该值时,添加剂开始在正极上氧化,然后扩散到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如下式所示。
正极: R>O ne-负极: O+ne-→ R佳过充电保护添加剂应具有4.2-4.3V的截止电压,以满足锂离子电池大于4V的要求。总的来说,这部分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锂电池电解液类型介绍
下一页: 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特点
在有多个电池单元的聚合物软包锂电池中,平衡仅仅是使电池组中电池单元的电压均衡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电池不平衡会发生什么?例如,在充电的2S电池中,如果一个电池的电压为4.1V,另一个为4.2V,则表示不平衡。简而言之,聚合物软包锂电池中的不
合理设置锂电池正极、负极的配比系数是设计电池时经常面临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一问题。锂电池的正负极配比,其实也是指负极的用量要多少才是合适的,量过多,就会浪费,就需要提高正极的容量,量少,就会有析锂的问题,正极容量难以发挥,也就是人们常
军用电池的种类不同,对军用电池标准的要求也不同。但会有基本要求标准,即撞击和坠落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关键装备的要求高于射击测试标准。至于温度、容量、寿命等,会根据设备的应用要求有所不同。军用锂电池的要求比民用电池要苛刻得多。军用锂电池组的具体要求如下:
在高倍率锂电池电芯领域,锂电池电芯具有优越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目前,它分为两种类型的电池,一种是低温高倍率锂电池,另一种是室温下的高倍率聚合物锂电池。以下是低温锂电池的性能介绍:低温高倍率锂电池可以用作普通的低温锂电池,当然价格肯定是不同的。低温环境下
通常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比表面积与碳含量呈线性关系。比表面积太小,表明材料的碳涂层量不够,直接反映在电池内阻高、放电平台低、容量低、倍率性能差、循环性能差。如果比表面积太大,则意味着材料的碳涂层量过高或粒径为纳米级。直接表现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对电池性能影响很大,电解质的化学稳定要求很高,特别是在较高的电势和温度环境下,不容易分解,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正极和负极材料必须是惰性的,不能浸出。由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充放电电位和锂嵌在负极材料中的高化学活性,要求电解液为有机化合物